古代纺纱机具(二)——手摇纺车

来源:乐鱼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1 20:29:56

  用纺锤纺纱时,因为人手每次搓捻锤杆的力气有大有小,使得纺锤的旋转速度时快时慢,纺出的纱线极不均匀。并且用手搓动锤杆一次,纺锤只能工作很短的一段时间,纺出很短的一段纱。跟着编织工序对纱线需求的骤增,纺锤功率低的缺点越来越显着,使得人们不得不发明新的纺纱东西来代替,在人们实践中,手摇纺车应运而生了。

  纺车最早呈现在何时,现在还无法确认。长沙曾出土过一块战国时代的麻布,其经线根,纬线根,比现在每厘米经纬各24根的细棉布还要严密。这样细的麻纱,用纺锤是纺不出来的,只要在纺车呈现之后才有时机。据此估测,纺车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已呈现。

  古时纺车也称为軖车、纬车或繀〔sui岁〕车,这除了和各地方称号不同外,主要和纺车的不同用处有关,有的用于并捻合线,有的用于络纬,也有的用来加捻牵伸。较早的纺车形制图画均见于汉代。1976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块帛画上,画有一名妇女操作手摇纺车的形象。1952年山东滕县龙阳店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状生动的人物,正在纺车、织机和络车旁操作。除了上述两种文物之外,还发现许多汉画像石上边刻有纺车。出土的这些汉画像石,充沛展现了汉代纺织出产活泼的现象,从中咱们我们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的运用已适当遍及,也有理由揣度纺车的呈现应该远在汉代之前。

  古代常见的手摇纺车是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所组成(图14)。木架是由衔接在一起的右大左小呈“业”形的两个木框构成。锭子是用竹或木制成,它的一端穿插在左边小木框两柱之间,另一端伸出木柱之外。柱内一端外套从绳轮过来的绳弦,柱外一端外套竹管或芦管,纱线绕上后就成为纡〔yu迂〕子。绳轮的结构,是以竹片或木片两条,圈成两个圆环,两者相距20-25厘米,分别用竹竿或木为辐撑于轴上,再用绳子在两竹环之间穿插攀紧成鼓状;绳轮的直径,视所纺纤维而定,一般在60—150厘米之间。它架放在右边的木框上,外面套着和锭子相连的绳弦,配着和轮轴相连的手柄。别的,还有一种锭子装在绳轮上面的手摇多锭纺车。这种纺车较早形制见于宋人《女孝经图》和《纺车图》,从图中看,纺车的轮轴口固定有一块星形木板,锭子就装在上面并从不和伸出,也是用绳弦将绳轮和锭子相连。因为锭子装置方向和手柄相反,故操作时需二人合作;一人手摇木轮,带动锭子反转,一人在前面用手扶引纤维。它与前文所记纺车比较,受加捻牵伸的线段较长,所以一般多用来加工质量开展要求高或捻度较大的纱线。

  与纺锤比较,手摇纺车除了有较高的出产功率外,还可以精确的通过所纺纱线的运用特色,高质量地加捻并合出粗细要求不同的丝或弦线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种名叫汉瑟的乐器,上面有用多根生丝合股加捻制成的25根瑟弦。这些弦被三条尾岳分为三组,即外九弦、中七弦和内九弦,其中最粗的直径有1.9毫米,逐次递减到最细的0.5毫米。为宣布精确而和谐的乐律,每根弦都加工得极为均匀,假如不必纺车之类的纺纱东西,是很难加工到这样程度的。

  手摇纺车因为具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特色,自它呈现以来,就一向被我国各族人民广泛运用,即便广泛运用脚踏纺车后,它也没有被筛选,一向撒播至今。


上一篇:自动化纺纱机械网
下一篇:【48812】韶光序约请老友教程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