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陵街84号 ——郑纺机的前世今生

来源:乐鱼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06 13:21:48

产品描述

  1949年11月刚刚入冬,天气骤冷。操劳多日的老红军、省工业厅副厅长郭福海终于在11月12日向各界发出邀请:“于13日在郑州苑陵街惠尔康饭庄举行茶点会,省政府牛(佩琮)副主席及工商厅李(友三)厅长亦由汴亲来参加,敬备薄酌,籍资叙谈”。是日,参加茶点会的各界人士37人,参会人士大约不曾想到,这个“茶点会”竟然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重工业建设的第一场大幕。

  会后郭福海对省里的呈文称:“窃查本会已于11月13日在郑正式成立,并于同日起在郑州苑陵街84号开始办公,电线号。……报请鉴核备查”云云。至此,筹备多日的“河南省农业机械厂建厂委员会”正式成立,由郭福海任主任委员,郑州市长宋致和任副主任委员。

  于是,在苑陵街84号正北方向约4公里,当时的郑州市海滩寺原址上,便有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厂——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一郑州纺机工程技术公司的历史传承。60多年过去,在“共和国诞生的礼炮/还在天际隆隆作响的时候/建设郑纺机的脚手架/已经高高地矗立起来”的壮丽场景,至今让人激动不已!

  这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业指导委员会按照党的“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的方针,决定在郑州市筹建机械制造工厂的序幕。筹委会从部队和党政机关陆续抽调一批干部,分别在上海、苏州、宝鸡、蔡家坡、郑州、香港招收工人,接收、收买机器设备,建立领导体制。经过紧锣密鼓的基本建设,1951年5月4日开工生产时有职工586人,1952年达到1723人。到1952年7月共安装机器475台,形成了年产2000吨纺织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

  1952年下半年,纺织工业部派员来厂调查后,正式发文指出:“河南省机械厂规模较大,设备较新,其发展条件远在沿海及西南各厂之上,为今后达到纺织机器设备自行制造的目的……,将该厂发展成一个纺织机器通用工厂,……凡不适于分散制造的纺织机器均集中于该厂制造,将来纺机制造范围扩大……,亦由该厂担当……”并指出:“该厂将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纺织机器制造的重要环节”。

  1952年12月18日纺织工业部决定:“河南省机械厂自1953年1月1日起正式划由中纺部领导,并更名为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

  果不其然。后来的郑纺机一跃成为全国的有名的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粘胶设备和浆纱设备供应商,世界三大清梳联设备和三大涤纶短纤设备制造商之一,唯一拥有提供各种非织造布工艺成套设备能力的纺机企业,成为中国纺机行业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功能齐全、品种繁多、辐射面广、开发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主要出口基地。

  郑纺机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1951年创业开工时,共青团河南省委从各地市抽调70多名共青团员充实到工厂来。他们在回忆中写道:“过了木制的‘大石桥’进入南阳路,顺着两旁都是庄稼的土路向北行驶,来到了四周都是庄稼的厂区。没有宿舍,几间旧式民房里,用木板搭成的通铺,人挨人的睡觉。吃饭是在用苇席搭成的食堂里,8个人一桌,坐齐即可开饭”。

  1968年9月28日,埃德加.斯诺第二次访问中国时来到郑州,首先参观的企业就是郑纺机。他在继《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反映新中国现状的新著《大洋彼岸》(又名《红色中国》)里写到,“在参观完一间大规模的纺织机械厂之后——这里的产品都是特别指定运往越南的”,他才去别的厂矿参观。在《大洋彼岸》的插页里刊载一幅拍自郑纺机的照片:一些工人师傅蹲在地上,围着图纸看得出神,照片中心位置有一位青年女工蓦然回首,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她扎着蝴蝶结的美丽面庞,而是那双警惕的眼睛……

  郑纺机原副厂长李绍甫回忆了1973年7月曾用3天时间装配28台CA6140车床的故事。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车间召开动员会,提出“不怕苦、不怕累、3天4夜不睡也要拿下28台车”的口号。60多号人马纷纷要求参加装车,饿了饭菜送到车间,困了在场地旁边眯一会,终于在第4天完成了装车任务。一次检验合格后“当即召开庆功会,下面却安静得出奇,一看,工人睡倒了一大片”。当天下午,李绍甫参加一个市里的会,开会时,他“那个瞌睡呀,一辈子也忘不了,用手抠眼,用拳头打脑袋都不顶用……”。

  1998年,纺织行业限产压锭,大批纺织企业受到猛烈冲击。郑纺机大量产能放空,任务严重不足,工人大面积待岗,职工和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数以千计的工友以“待岗”减薪为惨痛的代价,顽强支撑郑纺机挺直脊梁。他们想方设法找米下锅,分权经营、分灶吃饭、分担风险、分兵突围,生产自救。工人们在工会组织下,卖彩票、卖蔬菜、卖豆奶、扛邮包、喂长毛兔,承接外来业务,当维修工等等,以自己的劳动所得,贴补家用,艰难度日。

  否极泰来。2000年以后郑纺机度过阵痛重振雄风,特别在2002年5月实现公司制改造后,与邵阳纺机、邯郸纺机、河南纺机的相互融合,让企业的总实力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2010年郑纺机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更名为“恒天重工”,所属子公司地跨河南、河北、湖南、江西、江苏五省,公司的产业布局已经转型调整为纺织机械、工程机械、载货汽车三大产业,出售的收益达到创纪录的50亿元。

  2016年恒天重工再次重组,将占企业营收半壁江山的纺织机械单元再次重组为郑纺机,细分后的郑纺机重回全国纺机的“老大”位置,再次演绎了“王者归来”。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郑纺机在解放初期就很好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日,奉上级指示工厂召开职工代表会议,成立了工会,并通过了有21名委员组成的临时工厂管理委员会。1952年9月,经报请河南省工业厅转呈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又召开职代会讨论全年中心工作,正式成立工厂委员会。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2009年纪念建厂60周年时我曾经写道:无论是过去与未来,辉煌与挫败,激情与悲壮,都注定要是我们的永恒记忆。如果说,到今天还有人不相信国有企业能搞好的话,郑纺机却以铁的事实再次证明——共和国的长子永远不缺乏未来!

  回首望去,郑纺机只所以能成为“长青树”可能会出现无数理由,但最基本的秘诀不外乎四点,一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几十年来紧紧扭住纺机主业不动摇,坚定推动产品水平、管理能力、国际化综合运作实力全球领先。二是在跟踪中跨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都是在走跟踪、模仿、创新、超越的路径,郑纺机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也应感谢日本、德国老师的引领示范。现在他们把技术创新作为牛鼻子,专注人工智能带动工程成套化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把自已打造成全球最好的、真正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不断深化管理变革,打造有传承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从无到有、从有到深、从深到新、从新到活,不间断地自我加压驱动。四是不断整合重塑企业文化,向百年老店迈进。

  2014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视察恒天重工

  风雨过后,历尽苍桑。几十年过后,随着郑州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当年的“纺织城”已不复存在。而郑纺机却是痴心不改,继续深耕纺织机械。他们早几年就实现了易地搬迁,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起更加现代的生产基地,公司环境焕然一新,生产、研发、营业销售能力持续提升。至2017年9月,出售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幅为89.4%,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郑纺机的口碑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在业内足够有名,便有了足够的资源和秉赋。当一些人置疑央企姓公姓共,天然不具备市场经济特质,难以有所建树时,郑纺机却以事实回应了某些的忧郁的目光。在一些企业还为订单发愁时,郑纺机却在忙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工业的布局,明年海外订单将占总销量的40%,其中水刺无纺布设备、化纤设备、清梳联设备表现强劲。“一带一路”上东南亚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中亚的乌兹别克,欧洲的土耳其、俄罗斯都收获颇丰。

  2017年在老郑纺机原址上,仅拿出六分之一93亩地块,就拍出25个亿,成为郑州“新地王”。眼下的郑纺机化纤产品、非织造布产品、棉纺设备放量齐增,市场火爆,前景辉煌。浴火重生的郑纺机对全国、面向世界继续为全球纺织业书写着新的壮丽篇章。

  郑纺机现任总经理李泉曾对公司制作布局做过一次冷静展望,认为企业以非织造布和化纤成套设备为主线,整合相关资源,围绕技术融合、借鉴和创新,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从制作的完整过程和终端产品两个维度持续发力,就能进一步形成巩固郑纺机的核心竞争优势,就能够继续书写老企业的新传奇。

  多少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还会有谁记得那个“苑陵街84号”,还会有谁知道当时郑州市的电话拥有量不足百门?谁不感慨积贫积弱的中国仅仅用了60多年的时间便走向繁荣富强?而郑纺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辜负老一辈创业者的期望,也一定会为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进步交上一份更加闪光的答卷。

QQ